时间:2025-07-11 13:59
一、劳动争议时效中断的情形有哪些
劳动争议时效中断,指在时效进行期间,因法定事由使已经进行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,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,重新计算时效期间。
根据法律规定,时效中断情形主要有:一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,比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拖欠工资、要求履行合同约定等。二是当事人一方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,如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、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等。三是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,像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所欠薪酬、补偿等。这些情形出现后,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即中断,从中断时起,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,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及督促其及时行使权利。
二、劳动争议时效是两年吗
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,并非两年。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。
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,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;但是,劳动关系终止的,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。
在时效方面,存在时效中断和中止的情形。比如,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,仲裁时效中断,从中断时起,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。因不可抗力等原因,仲裁时效中止,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,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。
三、劳动争议时效规定的三种形式是什么
劳动争议时效规定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:
1.普通时效:一般情况下,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。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。
2.中断时效: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,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,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。从中断时起,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。
3.中止时效: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,当事人不能在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,仲裁时效中止。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,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。
准确把握这些时效规定,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,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有效解决劳动争议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及时删除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上一篇:劳动有争议的应该怎么样解决
下一篇:劳资纠纷起诉时间多长时间
注册/登录获取更多内容
专业
深耕医疗行业9年精准
海量医疗行业人才便捷
求职顾问一对一服务